过去的十多年里,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迅速增长,中国已成为美国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最快、出口总额最大的贸易输入国。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到2011年中国已超越加拿大成为美国商品最大的市场,并且以后一直保持这个位置。在2015财政年度,美国对中国的农业及相关产品出口总额达到259亿美元,占美国全球出口总数的16%。尽管这些年的增速有所放缓,进入平台期,但根据宏观经济政策预测,近些年中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中产阶级比例不断上升,居民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增多,都使得中国居民的膳食习惯更加多样化,对高价值、高蛋白类食品的需求非常旺盛,这些因素都预示中国仍然是美国农产品销售最为广阔的市场。
谷物和肉类的增长
USDA预测,到2024年中国对饲料用谷类、大豆、棉花、牛肉和猪肉的进口需求将保持持续增加的趋势。不仅如此,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园艺类产品、乳制品和酒精饮料等在消费者导向型商品中的表现也很抢眼。得益于中美稳定的贸易伙伴关系,美国的农产品贸易在可预见的将来都将享受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消费需求迅速增加带来的便利。在过去的十年里,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翻了三番,2014财政年达到了创纪录的296亿美元,在2015年出现小幅下降。
动物饲料原材料的增长
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品种繁多,其中许多是近些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如高粱和动物饲料中大量使用的蒸馏干燥谷物,尽管这些商品在2008年之前还没有进入中国,但目前已经是10亿级别的出口商品,发展非常迅速。这些商品作为价格更低的饲料原料替代品很好的弥补了由于中国贸易壁垒而导致的玉米出口的下降。类似的,美国出口到中国的皮革类商品、海产品和木制品等也已经超过10亿美元大关。尽管上述这些商品增长迅速,但作为传统大额商品,大豆的出口比例仍然占大多数,几乎占了美国对中国出口总额的一半。2015财政年,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大豆商品累计达到127亿美元,是历史第二高水平。
随之而来的挑战
伴随着中美贸易额的屡创新高,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虽然美国农产品深受中国消费者认可,但为了保护本国农产品工业,中国制定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对美国的出口严格限制。还有一些其它因素包括:中国不够透明的政策法规,不一致的产品评论和审批程序,进口配额的不稳定分配等也都对中美农产品贸易产生影响,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限制了美国出口的进一步扩展。但考虑到中美两国间存在的巨大贸易总量和市场潜力,双方定会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认真对待存在的问题。最近双方已经通过谈判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例如近期达成的一系列关于园艺类产品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SPS)和贸易技术壁垒(TBT)协定,就将为美国杏仁、柑橘和苹果产品出口到中国提供了很大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