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对抗西方制裁 普京在俄罗斯掀起养猪潮
自给自足从养猪开始:三年前俄罗斯进口猪肉的数量在全世界仅次于日本;三年后的今天俄罗斯已经开始向中国等海外市场出口猪肉。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俄罗斯国内猪肉产量四年里增加了26%,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进口从2012年的峰值下降了超过80%。
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为回应西方国家的制裁,俄罗斯宣布“全面禁止”从欧盟、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进口猪肉等食物。与此同时,总统普京表示俄罗斯有潜力成为全世界食品生产的领军者,并预计到2020年实现农业自足。
报道称,俄罗斯目前仍然是全球第七大猪肉进口商,不过美国农业部预计,2016年俄罗斯的猪肉生产量将继续攀升5.7%,届时该国的排位将下滑两位至第九位。农业市场研究协会(Ikar)分析师Daniil Khotko则预计,到2020年,俄罗斯出口将达到1万吨,是2014年的24倍。
报道援引俄罗斯农业部畜牧业负责人Vladimir Labinov的话称,俄罗斯畜牧业的繁荣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主要是贴息贷款等补贴。据《莫斯科时报》,该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公司 Cherkizovo Group去年年中从国有银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接受了一笔144亿卢布(2.5亿美元)的贷款。 Cherkizovo计划用这笔资金建设新的生产线,将产能扩大70%。
“猪肉养殖业带来了非常好的财务回报,我们对未来表示自信和乐观。”该集团CEO Sergei Mikhailov表示。
Labinov预计未来两年俄罗斯猪肉将实现完全自足。与此同时,俄罗斯猪肉生产商开始将目光瞄向海外市场,包括中国。
据俄罗斯媒体Sputnik报道,去年11月俄罗斯经济开发部部长Alexey Ulyukaev与中国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经贸会谈后表示,俄罗斯或从2016年初开始向中国出口猪肉。
“没有理由不走出我们计划中的这一步,那就是,为俄罗斯猪肉和牛肉打开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 Ulyukaev称。他说中国视察团对俄罗斯生产的猪肉给出了积极的评价。
史密斯菲尔德启动“中国计划”
自2013年收购美国最大猪肉生产商之一的史密斯菲尔德之后,万洲国际对于该公司的部署也停留在向中国出口原料上,然而就在2015年末,万洲国际宣布将投资建厂,在中国生产史密斯菲尔德品牌的猪肉制品。与国内其他肉制品企业向国内直接进口国外产品的做法不同,万洲国际此次将生产也转移到了中国市场,一系列行为被业内解读为史密斯菲尔德的“中国计划”已经启动。然而相较于消费者习惯的进口产品,史密斯菲尔德品牌认知度较低,再加上“中国制造”的标签,让史密斯菲尔德产品市场反响有了更多不确定。
中国建厂
2015年的最后一个月,双汇在郑州耗资8亿元建设的美式工厂正式投产,据了解,这是双汇实施国际化战略以来在国内建设的第一个项目,工厂预计日产美式肉制品100吨,双汇方面还透露,新工厂的产品原料均来自史密斯菲尔德,并采用美国的工艺、技术进行生产。史密斯菲尔德品牌的美式培根、火腿、香肠三大类新产品正式上市。双汇发展总裁游牧称,史密斯菲尔德品牌的肉制品先在华北、华南等部分市场销售,随后将推向全国。
“一般来说,国内肉制品企业收购国外企业都是为了获得肉源,而像双汇这种将国外肉制品品牌拿到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的情况,算得上是国内首例了。”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表示。
资料显示,史密斯菲尔德是全球规模性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2013年双汇母公司万洲国际以71亿美元的价格将其收至囊中,有消息人士指出,当时万洲国际拿下史密斯菲尔德是为了能够尽快实现港股上市,但万洲国际董事长万隆曾表示,目前美国本土的猪肉消费市场相对疲软,史密斯菲尔德需要寻找新的市场空间。而猪肉消费量占全球最大比例的中国市场,前景广大。
数据显示,2005-2014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从59.2公斤上升到63.8公斤,九年时间增加了4.6公斤,其中,2014年中国肉类消费产量8707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内外双扩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商之一,在被万洲国际收购之前,史密斯菲尔德也曾一直出口中国,但是都以原料供应为主,而此次史密斯菲尔德首次以成品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市场。在业内看来万洲国际是为了帮助史密斯菲尔德获得更大的市场,让自己的收购价值进一步增加,同时也是希望史密斯菲尔德能够帮助双汇扭转在中国市场出现的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
冯永辉表示,受国内饮食习惯的影响,目前国内猪肉市场,热鲜肉仍然占据主要的销售市场,包括高温、低温的肉制品市场占有率仍然偏低。“国内的热鲜肉市场能够占到70%,很多地方的猪肉市场都只有一个模式,那就是当天屠宰的猪肉当天销售,这源于国内消费者习惯于购买新鲜的猪肉。而包括火腿、培根在内的肉制品,事实上在整个市场的占有率不足30%。但从利润来看,热鲜肉销售市场的毛利率偏低,而肉制品的毛利率能达到热鲜肉的数倍,所以虽然肉质品所占市场份额偏低,但较高的利润让国内的肉制品巨头在这个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双汇将史密斯菲尔德引入无疑是为在肉质品市场扩充战力。”冯永辉如是称。
目前国内肉制品企业也纷纷启动国际化战略,例如去年得利斯就在澳大利亚购买牛肉生产公司,以丰富产品线,寻求利润的提升,然而与这些肉制品企业将并购公司产品直接引入中国市场不同的是,万洲国际却选择中国本土生产史密斯菲尔德。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更加有利于史密斯菲尔德品牌肉制品成本的压缩。市场人士表示,美国目前的生猪价格折合人民币9.5元/公斤,中国目前为17元/公斤左右。美国猪肉在运到中国市场之后,尽管有运费和关税的额外成本,猪肉的价格仍低于中国市场的猪肉价格,“国内猪肉成本要高于美国,因此即便从美国进口原材料,中国生产史密斯菲尔德的成本仍低于国内,再加上拥有美国原料和美国品牌,史密斯菲尔德产品在中国面市之时就有了洋品牌的光环”。有业内人士坦言。
不过,也有质疑声表示,在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后,万洲国际为何不将美国生产的产品直接进口至中国,而是要选择建厂生产呢?对此,有接近万洲国际的不具名人士解释称,由于美国猪肉市场接近饱和,市场需求疲软,猪肉价格下跌,史密斯菲尔德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均在出现同比下滑,在此情况下,将生产基地转移至还未饱和的中国市场,更是为了给史密斯菲尔德拓宽市场。
拟为中国市场“单设产品体系”遭质疑
对于史密斯菲尔德的肉制品进入中国市场,万洲国际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在郑州建设的史密斯菲尔德工厂,主要是针对于国内市场,同时,史密斯菲尔德在中国将单独制定一套产品体系,并且在价格方面与双汇原有的产品分出层次,不会出现同质的现象,但目前的实际价格并不方便透露,最终定价是否比双汇品牌产品高,还要看实际的销售情况。
实际上,不论是对于史密斯菲尔德自身而言还是对于万洲国际来说,实现史密斯菲尔德的中国落地均有着丰富产品线,以新品刺激消费,提升销售额和利润的图谋。然而外来的和尚就真的会念经吗?对此,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认为,史密斯菲尔德在国内市场的前景短期来看并不乐观。
“国内肉制品的需求目前出现了两极化,一方面是大众消费,大家平时会购买一些火腿肠等作为零食,价格相对来说不会很高,而且口味基本已经固定。另一方面是在高端肉制品领域,消费者选购的品牌基本上已经固定了。在这种情况下,双汇推出史密斯菲尔德的产品会很尴尬,在高端领域,短时间内无法形成品牌形象;在大众消费领域,双汇自己的品牌以及金锣、雨润等产品竞争过于激烈,史密斯菲尔德的产品面临压力过大。”朱丹蓬表示。
冯永辉也认为,史密斯菲尔德在国内市场被消费者认知的速度将非常缓慢。“国内高温、低温肉制品的市场并不大,但是产品的种类已经相当丰富了,史密斯菲尔德在华的单独的品牌体系是不为大众所熟知的。”冯永辉说。对于新产品的预期市场反响,万洲国际自身也不敢确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产品是否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还要看消费者的实际反馈,对于史密斯菲尔德的品牌能否被国内消费者认可,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朱丹蓬所提到的国内猪肉消费特点之外,就高端肉制品领域,国内消费者更加信赖原产地的直接进口,而对于在国内消费者心中仍处于陌生阶段的史密斯菲尔德而言,打原料进口概念却在国内生产,相较于纯进口,其品牌吸引力仍会大打折扣。
中国成为2015年巴西猪肉出口亮点市场
据巴西《经济价值报》1月12日报道,巴西动物蛋白协会(ABPA)调查的数据显示,2015年,随着国际市场上猪肉价格大幅下降,巴西猪肉产品的出口总收入为12.79亿美元,同比下降20.4%。
受2014年猪肉价格升高刺激,去年猪肉的供应量产生了大幅增长,造成国际猪肉价格大幅下跌。尽管去年猪肉出口总量有所上涨,价格的下降还是造成了巴西出口总收入的下降。巴西动物蛋白协会表示,2015年巴西猪肉共出口55.51万吨,同比上涨9.7%。
去年12月巴西猪肉的出口量增长幅度高达17.6%,然而出口收入则下降了23.6%。巴西动物蛋白协会总裁Francisco Turra表示,12月份的出口量超出预期,这表明在新的一年里,国际市场的猪肉制品需求将更加旺盛,“我们已经有更多拿到出口猪肉制品到中国以及韩国的许可的企业了,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东欧、亚洲、南美和非洲市场的谈判”。
作为巴西猪肉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俄罗斯去年总共从巴西进口24.36万吨猪肉制品,总价值高达6.497亿美元。尽管俄罗斯进口的巴西猪肉制品总量比前一年增长了30.6%,然而他们的进口产品总额却比前一年下降了19.8%。对于巴西来说,俄罗斯进口的猪肉制品总额仍占巴西出口总额的51.2%。
中国香港去年进口12.37万吨巴西猪肉,总价值达到2.382亿美元,进口量同比增长11.6%,而进口价值同比下降14.6%。
巴西动物蛋白协会副总裁Rui Eduardo Saldanha Vargas表示:“去年猪肉出口的一个亮点在于中国市场,中国又向两家巴西猪肉制品生产厂家发放了出口许可,这使得去年巴西出口到中国市场的猪肉产品总量达到5200吨,比前一年提高了520%。”
——中国畜牧软件网转载